新闻动态

从厌学暴躁到专注努力, 才懂: 想让孩子有内驱力, 一定要远离内耗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2:40    点击次数:194

精神内耗没有人喜欢,但却时不时会让情绪低落,心力匮乏。

所以情绪不好的孩子,想让他做到专注努力,可能性不大。

之前儿子厌学那阵,我很着急想让他走出摆烂状态,赶紧把落下的课好好学。

可是,各种方法都试过了,催也催了,吵也吵了,道理也讲了。

孩子嘴上答应说去学习,但行动却一直拖拖拉拉,或者勉强坐在书桌前两个小时,一个字也没写出来。

怎么就半点精神打不起来?怎么一碰到书本就很烦躁?怎么一写作业就开始焦躁?

一个很重要的原因,就是心不静。

当时,我并没有共情孩子的感受,只是觉得之前没有好好学就算了,但还不醒悟,还不加把劲努力,是我万万不能容忍的。

于是就各种催促,各种发脾气,各种指责孩子。

孩子觉得特别抱歉,辜负了妈妈的期待,也对不起妈妈的付出。一个劲的内疚,一个劲地道歉,但状态丝毫没有改变。

依然是抱着手机不丢,依然是一打游戏几个小时,依然是一提学习就烦躁和刺毛。

刚开始书包里还有很多书和作业,到后边连一本书和一张作业都没有,全是空的。

我特别生气,也特别愤怒,觉得孩子太摆烂了,太不像话了。

但我的怒气冲冲,对孩子状态的改善没有起到丝毫的作用,反而让孩子更加内耗和摆烂了。

后来,我看完全无法改变孩子,就将重心放在改变自己和觉察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摆烂和烦躁,慢慢弄清楚了原因:

孩子初心是想好好学习的,可是太想快点变好,又无法接受慢进步,会很挫败,这种感受让他很不舒服,于是本能逃避学习;

孩子陷入了想改变,又觉得达不到自我的要求,大把的时间都用来跟自己较劲了;

孩子原本是要学习和写作业的,可发现有很多棘手的问题,就会很烦躁,静不下心,干脆就一个字不写了。

可以说是努力的过程,以及学习的体验,让孩子感到很没成就感,不仅心理失衡,而且情绪还很崩溃。

而家长根本看不到孩子内心的痛苦与挣扎,只是看到孩子摆烂的现状,忽略孩子想变好又能量不足,心劲不够。

当我明白孩子并不是不想变好,只是暂时缺乏力量时,我就宽容了孩子当下的摆烂,也允许他的厌学与逃避。

后来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跌宕,孩子自己决定不再这样了,于是主动自救,来请我帮助如何走出负情绪。

在摆烂和逃避,厌学和烦躁中,他也在同步觉察自己:

得先解决情绪的问题,才能解决学习的问题。

我就帮孩子疏导情绪,给他提了一些建议和练习正念的方法,孩子在有意愿的情况下,也会听话照做。

没多久就从负情绪中走出来了,再投入学习时,基本就不会再有学不进去和烦躁的情况了。

尤其是这几周,孩子的状态一直比较好,他昨天还跟我分享了自己的变化原因:

环境和人都没有变,改变的是我的心态与看问题的视角,所以我呆在学校很舒适了,我学习也很顺了。

我也及时肯定了孩子的情绪自愈力,表示这是他变成熟了,真正长大了。

对于孩子来说,成长就是从迷茫和负情绪中挣脱,换一种视角看自己,换一种积极的心态看问题。

这时,即便现状没改变,但随着心态与处理问题能力的变强,随着心理韧性的增强,孩子能感知的幸福指数和成就感是不同的。

当孩子远离了负面情绪,认清了自己不完美,别人也不完美,但还可以找到双方都舒适的自洽点。

心就静了,人就稳了,事也就能直面和解决了,学习的问题自然就处于正循环了。



相关资讯